Browsed by
作者: 陈皓

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君子修身养德,不以穷困而改志
网络数字身份认证术

网络数字身份认证术

这篇文章是《HTTP API 认证授权术》的姊妹篇,在那篇文章中,主要介绍了 HTTP API 认证和授权技术中用到的 HTTP Basic, Digest Access, HMAC, OAuth, JWT 等各种方式,主要是 API 上用到的一些技术,这篇文章主要想说的是另一个话题——身份认证。也就是说,怎么确认这个数据就是这个人发出来的?

用户密码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个最简单的解——使用密码,通常来说,在网络上要证明一个人的身份的话,都需要这个人的一些私密而唯一的东西。比如,像密码这样的东西,很多地方,只要你提供了你的用户名+密码,就可以确定这个人是你(注明:关于密码管理,强密码设定,密码泄漏,密码破解以及密码哄骗不在这篇文章的话题中),也就是说,这个密码是非常私密的事,我们可以假设,这个事全世界只能有当事人一个人知道,所以,当事人得供正确的密码,我们就可以认证这个人了。

为了加强密码的安全程度,一般会使用 2FA(Two-factor authentication)或 MFA(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双因认证或多因认证,这需要用户提供一个唯一的可信设备,比如用户的手机,然后通过验证手机短信,或是像 Google Authenticator  这样的动态口令来完成。这样的安全级别已经算是比较高了。如果能够再加上经常性的变更密码,那么安全级别就更好了。

阅读全文 Read More

好烂啊有点差凑合看看还不错很精彩 (32 人打了分,平均分: 4.13 )
Loading...
我做系统架构的一些原则

我做系统架构的一些原则

工作 20 多年了,这 20 来年看到了很多公司系统架构,也看到了很多问题,在跟这些公司进行交流和讨论的时候,包括进行实施和方案比较的时候,都有很多各种方案的比较和妥协,因为相关的经历越来越多,所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逻辑和方法论。今天,想写下这篇文章,把我的这些个人的经验和想法总结下来,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可以参考和借鉴,并能够做出更好的架构来。另外,我的这些思维方式和原则都针对于现有市面上众多不合理的架构和方案,所以,也算是一种“纠正”……(注意,这篇文章所说的这些架构上的原则,一般适用于相对比较复杂的业务,如果只是一些简单和访问量不大的应用,那么你可能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原则一:关注于真正的收益而不是技术本身

对于软件架构来说,我觉得第一重要的是架构的收益,如果不说收益,只是为了技术而技术,而没有任何意义。对于技术收益来说,我觉得下面这几个收益是非常重要的:

  • 是否可以降低技术门槛加快整个团队的开发流程。能够加快整个团队的工程流程,快速发布,是软件工程一直在解决的问题,所以,系统架构需要能够进行并行开发,并行上线和并行运维,而不会让某个团队成为瓶颈点。(注:就算拖累团队的原因是组织构架,也不妨碍我们做出并行的系统架构设计)
  • 是否可以让整个系统可以运行的更稳定。要让整个系统可以运行的更为的稳定,提升整个系统的 SLA,就需要对有计划和无计划的停机做相应的解决方案(参看《关于高可用的架构》)
  • 是否可以通过简化和自动化降低成本。最高优化的成本是人力成本,人的成本除了慢和贵,还有经常不断的 human error。如果不能降低人力成本,反而需要更多的人,那么这个架构设计一定是失败的。除此之外,是时间成本,资金成本。

如果一个系统架构不能在上面三个事上起到作用,那就没有意义了。

阅读全文 Read More

好烂啊有点差凑合看看还不错很精彩 (212 人打了分,平均分: 4.70 )
Loading...
源代码特洛伊木马攻击

源代码特洛伊木马攻击

最近,我们在 Github 的 Code Review 中看到 Github 开始出现下面这个 Warning 信息—— “This file contains bidirectional Unicode text that may be interpreted or compiled differently than what appears below.”也就是说我们的代码中有一些 bidirectional unicode 的文本,中文直译作 “双向文本”,意思是一些语言是从左到右的,而另一些则是是从右到左的(如:阿拉伯语),如果同一个文件里,即有从左向右的文本也有从右向左文本两种的混搭,那么,就叫bi-direction。术语通常缩写为“ BiDi ”或“ bidi ”。使用双向文本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中文又可以从左到右,也可以从右到左,还可以从上到下。

早期的计算机仅设计为基于拉丁字母的从左到右的方式。添加新的字符集和字符编码使许多其他从左到右的脚本能够得到支持,但不容易支持从右到左的脚本,例如阿拉伯语或希伯来语,并且将两者混合使用更是不可能。从右到左的脚本是通过ISO/IEC 8859-6ISO/IEC 8859-8等编码引入的,通常以书写和阅读顺序存储字母。可以简单地将从左到右的显示顺序翻转为从右到左的显示顺序,但这样做会牺牲正确显示从左到右脚本的能力。通过双向文本支持,可以在同一页面上混合来自不同脚本的字符,而不管书写方向如何。

阅读全文 Read More

好烂啊有点差凑合看看还不错很精彩 (38 人打了分,平均分: 4.42 )
Loading...
Go编程模式 : 泛型编程

Go编程模式 : 泛型编程

Go语言的1.17版本发布了,其中开始正式支持泛型了。虽然还有一些限制(比如,不能把泛型函数export),但是,可以体验了。我的这个《Go编程模式》的系列终于有了真正的泛型编程了,再也不需要使用反射或是go generation这些难用的技术了。周末的时候,我把Go 1.17下载下来,然后,体验了一下泛型编程,还是很不错的。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Go的泛型编程。(注:不过,如果你对泛型编程的重要性还不是很了解的话,你可以先看一下之前的这篇文章《Go编程模式:Go Generation》,然后再读一下《Go编程模式:MapReduce》)

本文是全系列中第10 / 10篇:Go编程模式

初探

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示例:

阅读全文 Read More

好烂啊有点差凑合看看还不错很精彩 (44 人打了分,平均分: 4.18 )
Loading...
如何做一个有质量的技术分享

如何做一个有质量的技术分享

分享信息并不难,大多数人都能做到,就算是不善言谈性格内向的技术人员,通过博客或社交媒体,或是不正式的交流,他们都能或多或少的做到。但是如果你想要做一个有质量有高度的分享,这个就难了,所谓的有质量和有高度,我心里面的定义有两点:1)分享内容的保鲜期是很长的,2)会被大范围的传递。我们团队内每周都在做技术分享,虽然分享的主题都很有价值,但是分享的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想写下这篇文章 。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们先扪心自问一下,我们自己觉得读到的好的技术文章是什么?我不知道大家的是什么,我个人认为的好的文章是下面这样的:

  • 把复杂的问题讲解的很简单也很清楚。比如我高中时期读到这本1978年出版的《从一到无穷大》,用各种简单通俗通懂的话把各种复杂的科学知识讲的清清楚楚。还有看过的几本很好的书,有一本是《Windows程序设计》,从一个hello world的程序开始一步一步教你Windows下的原生态编程。
  • 有各种各样的推导和方案的比较,让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有了不同方案的比较,才可能让人有全面的认识。这个方面的经典作著是《Effective C++》。
  • 原理、为什么、思路、方法论会让人一通百通。这里面最经典的恐怕就是《十万个为什么》了,在计算机方面也有几本经典书,有《Unix编程艺术》、《设计模式》、《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等书,以及《The C10K Problem》等很多技术论文。

其实,从教科书,到专业书,再到论文,都有上面这些不错的特质。

阅读全文 Read More

好烂啊有点差凑合看看还不错很精彩 (112 人打了分,平均分: 4.54 )
Loading...
Go 编程模式:k8s Visitor 模式

Go 编程模式:k8s Visitor 模式

本篇文章主要想讨论一下,Kubernetes 的 kubectl 命令中的使用到到的一个编程模式 – Visitor(注:其实,kubectl 主要使用到了两个一个是Builder,另一个是Visitor)。本来,Visitor 是面向对象设计模英中一个很重要的设计模款(参看Wikipedia Visitor Pattern词条),这个模式是一种将算法与操作对象的结构分离的一种方法。这种分离的实际结果是能够在不修改结构的情况下向现有对象结构添加新操作,是遵循开放/封闭原则的一种方法。这篇文章我们重点看一下 kubelet 中是怎么使用函数式的方法来实现这个模式的。

本文是全系列中第9 / 10篇:Go编程模式

一个简单示例

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个简单设计模式的Visitor的示例。

  • 我们的代码中有一个Visitor的函数定义,还有一个Shape接口,其需要使用 Visitor函数做为参数。
  • 我们的实例的对象 CircleRectangle实现了 Shape 的接口的 accept() 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等外面给我传递一个Visitor。

阅读全文 Read More

好烂啊有点差凑合看看还不错很精彩 (61 人打了分,平均分: 4.07 )
Loading...
Go编程模式:Pipeline

Go编程模式:Pipeline

本篇文章,我们着重介绍Go编程中的Pipeline模式。对于Pipeline用过Unix/Linux命令行的人都不会陌生,他是一种把各种命令拼接起来完成一个更强功能的技术方法。在今天,流式处理,函数式编程,以及应用网关对微服务进行简单的API编排,其实都是受pipeline这种技术方式的影响,Pipeline这种技术在可以很容易的把代码按单一职责的原则拆分成多个高内聚低耦合的小模块,然后可以很方便地拼装起来去完成比较复杂的功能。

本文是全系列中第8 / 10篇:Go编程模式

HTTP 处理

这种Pipeline的模式,我们在《Go编程模式:修饰器》中有过一个示例,我们在这里再重温一下。在那篇文章中,我们有一堆如 WithServerHead()WithBasicAuth()WithDebugLog()这样的小功能代码,在我们需要实现某个HTTP API 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组织起来。

原来的代码是下面这个样子:

阅读全文 Read More

好烂啊有点差凑合看看还不错很精彩 (39 人打了分,平均分: 3.85 )
Loading...
Go编程模式:委托和反转控制

Go编程模式:委托和反转控制

图片来源:GopherSource

反转控制IoC – Inversion of Control 是一种软件设计的方法,其主要的思想是把控制逻辑与业务逻辑分享,不要在业务逻辑里写控制逻辑,这样会让控制逻辑依赖于业务逻辑,而是反过来,让业务逻辑依赖控制逻辑。在《IoC/DIP其实是一种管理思想》中的那个开关和电灯的示例一样,开关是控制逻辑,电器是业务逻辑,不要在电器中实现开关,而是把开关抽象成一种协议,让电器都依赖之。这样的编程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程序复杂度,并提升代码重用。

本文是全系列中第4 / 10篇:Go编程模式

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式这里不提了,我们来看看Go语言使用Embed结构的一个示例。

阅读全文 Read More

好烂啊有点差凑合看看还不错很精彩 (40 人打了分,平均分: 4.05 )
Loading...
Go 编程模式:Go Generation

Go 编程模式:Go Generation

图片来源:GopherSource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要学习一下Go语言的代码生成的玩法。Go语言代码生成主要还是用来解决编程泛型的问题,泛型编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因为静态类型语言有类型,所以,相关的算法或是对数据处理的程序会因为类型不同而需要复制一份,这样导致数据类型和算法功能耦合的问题。泛型编程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是说,在写代码的时候,不用关心处理数据的类型,只需要关心相当处理逻辑。泛型编程是静态语言中非常非常重要的特征,如果没有泛型,我们很难做到多态,也很难完成抽象,会导致我们的代码冗余量很大。

本文是全系列中第6 / 10篇:Go编程模式

现实中的类比

举个现实当中的例子,用螺丝刀来做具比方,螺丝刀本来就是一个拧螺丝的动作,但是因为螺丝的类型太多,有平口的,有十字口的,有六角的……螺丝还有大小尺寸,导致我们的螺丝刀为了要适配各种千奇百怪的螺丝类型(样式和尺寸),导致要做出各种各样的螺丝刀。

而真正的抽象是螺丝刀不应该关心螺丝的类型,只要关注好自己的功能是否完备,并让自己可以适配于不同类型的螺丝,如下所示,这就是所谓的泛型编程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阅读全文 Read More

好烂啊有点差凑合看看还不错很精彩 (30 人打了分,平均分: 3.63 )
Loading...
Go编程模式:Map-Reduce

Go编程模式:Map-Reduce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学习一下函数式编程的中非常重要的Map、Reduce、Filter的三种操作,这三种操作可以让我们非常方便灵活地进行一些数据处理——我们的程序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到倒腾数据,尤其对于一些需要统计的业务场景,Map/Reduce/Filter是非常通用的玩法。下面先来看几个例子:

本文是全系列中第5 / 10篇:Go编程模式

基本示例

Map示例

下面的程序代码中,我们写了两个Map函数,这两个函数需要两个参数,

  • 一个是字符串数组 []string,说明需要处理的数据一个字符串
  • 另一个是一个函数func(s string) stringfunc(s string) int
func MapStrToStr(arr []string, fn func(s string) string) []string {
    var newArray = []string{}
    for _, it := range arr {
        newArray = append(newArray, fn(it))
    }
    return newArray
}

func MapStrToInt(arr []string, fn func(s string) int) []int {
    var newArray = []int{}
    for _, it := range arr {
        newArray = append(newArray, fn(it))
    }
    return newArray
}

整个Map函数运行逻辑都很相似,函数体都是在遍历第一个参数的数组,然后,调用第二个参数的函数,然后把其值组合成另一个数组返回。

阅读全文 Read More

好烂啊有点差凑合看看还不错很精彩 (26 人打了分,平均分: 3.73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