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了世界的程序员

偷了世界的程序员

本文译自美国时代(time.com)的《The Men Who Stole the World》,原作者:Lev Grossman。相当有传奇色彩,读起来很爽,翻译过来。译得不好,还请大家指正。本中的四个程序员可能并不是那么声名显赫,而且也很不老实,或许算不上成功,不过他们的确改变了世界。而本文有分析了互联网上P2P的那些事,相当的有参考价值

2010年12月17日更新:修改了一些错误,理顺了一些语句。
2010年12月19日更新:增加了一些插图。

————————正文————————

十年前,有四个年轻人改变了这个世界的运作方式。他们使用的并不是法律或是武器或是金钱,而是使用软件来改变世界。他们当时有着激进和极具破坏性的想法,并把这些想法付诸于代码,在Internet上以免费自由方式发布。这四个人,没有一个完成了大学学业,却奠定了今天我们习惯的数字媒体环境的基础。然后,因为各种原因,他们也迅速地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1999年,美国东北大学的一个叫Shawn Fanning的一年级新生开发Napster,从此,成为了P2P文件共享和不需要大型机构或零售商就可以获得音乐的先锋和范例。《时代周刊》和《财富》把他放上了封面。那时,他在19岁。

就在同一年,一个挪威的只有十几岁的年轻人 Jon Lech Johansen,他和另两个今天都不为人知的程序员,写下了一个程序解密了商业的DVD,而他成为了全球盛名的“ DVD Jon.”,那年,他只有15岁。

而在1997年,Justin Frankel,一个亚利桑那州塞多纳的18岁的黑客,开发了一个免费的MP3播放器——WinAmp,其成为了Windows操作系统上装机必备的软件,并造就了主流数字音乐的革命。在他发布的第18个月内,1500万人下载了这个软件。而三年后,Frankel 开发了 Gnutella,一个P2P的文件共享协议,没有中心结点,不像 Napster,其不可能被关闭。目前有上百万人还在使用它。

2001年,Bram Cohen, 当年 26 岁,开发了一个P2P的文件传输共享协议—— BitTorrent,其以全新一流的架构全面优化了网络上大文件的共享和传输效率。 BitTorrent 也变成了整个Internet上发布大数据和文件的一个标准。

在 2000年代的上半段,《时代》采访了这四个程序员。那个时候,看起来他们要以数字化动乱把整个复杂的传统媒体娱乐平台给拆除,而对有版权的电影,音乐和电视的收费则变得困难和不可能,那些艺术家也将无法从他们作品得到报酬,整个娱乐业包括时代华纳也将被炸为平地。而盗版业则借着这四个程员的软件侵袭了美国公司。

“毕竟”,我们在2003年报道到:“在整个信息经济中,不可能所有的信息都是免费的”。如果毁灭正在来临,那么, Fanning, Johansen, Frankel 和 Cohen 将是那“四骑士”(译注:启示录中的四骑士传统上被解释为瘟疫、战争、饥荒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