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 nostr 和 审查
这两天在网络上又有一个东西火了,Twitter 的创始人 @jack 新的社交 iOS App Damus 上苹果商店(第二天就因为违反中国法律在中国区下架了),这个软件是一个去中心化的 Twitter,使用到的是 nostr – Notes and Other Stuff Transmitted by Relays 的协议(协议简介,协议细节),协议简介中有很大的篇幅是在批评Twitter和其相类似的中心化的产品,如:Mastodon 和 Secure Scuttlebutt 。我顺着去看了一下这个协议,发现这个协议真是非常的简单,简单到几句话就可以讲清楚了。
通讯过程
- 这个协议中有两个东西,一个是 client,一个是 relay,client 就是用户社交的客户端,relay 就是转发服务器。
- 用户不需要注册,用户只需要有一个密钥对(公钥+私钥)就好了,然后把要发的信息做签名,发给一组 relays
- 然后你的 Follower 就可以从这些 relays 上订阅到你的信息。

(71 人打了分,平均分: 4.23 )
很早前就想写一篇关于eBPF的文章,但是迟迟没有动手,这两天有点时间,所以就来写一篇,这文章主要还是简单的介绍eBPF 是用来干什么的,并通过几个示例来介绍是怎么玩的,这个技术非常非常之强,Linux 操作系统的观测性实在是太强大了,并在 BCC 加持下变得一览无余。这个技术不是一般的运维人员或是系统管理员可以驾驭的,这个还是要有底层系统知识并有一定开发能力的技术人员才能驾驭的了的。我在这篇文章的最后给了个彩蛋。
这篇文章是《
最近,我们在 Github 的 Code Review 中看到 Github 开始出现下面这个 Warning 信息—— “This file contains bidirectional Unicode text that may be interpreted or compiled differently than what appears below.”也就是说我们的代码中有一些 bidirectional unicode 的文本,中文直译作 “双向文本”,意思是一些语言是从左到右的,而另一些则是是从右到左的(如:阿拉伯语),如果同一个文件里,即有从左向右的文本也有从右向左文本两种的混搭,那么,就叫bi-direction。术语通常缩写为“ BiDi ”或“ bidi ”。使用双向文本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中文又可以从左到右,也可以从右到左,还可以从上到下。
(39 人打了分,平均分: 4.44 )
本文来自读者“程序猿石头”的投稿文章《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翻译成中文是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互联网上重要的一个协议,由欧洲核子研究委员会CERN的英国工程师
我们知道,HTTP是无状态的,所以,当我们需要获得用户是否在登录的状态时,我们需要检查用户的登录状态,一般来说,用户的登录成功后,服务器会发一个登录凭证(又被叫作Token),就像你去访问某个公司,在前台被认证过合法后,这个公司的前台会给你的一个访客卡一样,之后,你在这个公司内去到哪都用这个访客卡来开门,而不再校验你是哪一个人。在计算机的世界里,这个登录凭证的相关数据会放在两种地方,一个地方在用户端,以Cookie的方式(一般不会放在浏览器的Local Storage,因为这很容易出现登录凭证被XSS攻击),另一个地方是放在服务器端,又叫Session的方式(SessonID存于Cookie)。
今天,我把CoolShell变成https的安全访问了。我承认这件事有点晚了,因为之前的HTTP的问题也有网友告诉我,被国内的电信运营商在访问我的网站时加入了一些弹窗广告。另外,HTTP的网站在搜索引擎中的rank会更低。所以,这事早就应该干了。现在用HTTP访问CoolShell会被得到一个 301 的HTTPS的跳转。下面我分享一下启用HTTPS的过程。
今天上午(2017年1月7日),我的微信群中同时出现了两个MongoDB被黑掉要赎金的情况,于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这个事件。这个事件应该是2017年开年的第一次比较大的安全事件吧,发现国内居然没有什么报道,国内安全圈也没有什么动静(当然,他们也许知道,只是不想说吧),Anyway,让我这个非安全领域的人来帮补补位。
今天,在微博上看了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