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ed by
分类: 流程方法

什么是工程师文化?

什么是工程师文化?

engineer 四年前,我在QCon上演讲了一个《建一支强大的小团队》(整理后的PPT分享于这里)提到了工程师文化,今天,我想在这里再写一篇关于工程师文化的文章,一方面是因为我又有了一些想法和体会,另一方面,因为我也正走在创业的道路,毫无疑问,要建一个有浓重的工程师文化的团队或公司,所以有必要把自己的相关想法形有成白底黑字的“字据”,以供打自己的脸——“要是未来没有做到,这篇文章就打我未来的脸” || “这篇文章太幼稚了,未来的我会打我现在的脸”,当然,如果要打脸,我希望是前者。

Again,这篇文章不是招人的贴子,因为我觉得,招聘第一重要的事,不是发招聘广告或是找猎头挖人,而是先得让自己变成一个能配得上真正工程师的公司,然后再谈吸引人的事

为什么要工程师文化

看看最近二十年来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这个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各式各样的计算机技术成为了整个世界发展的强大引擎,各式各样的创新,无论是业务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是依托于技术的快速演进,技术成了解放生产力提高社会运作的效率的中坚力量。以美帝为首的技术创新公司着着实实的改变着这个世界和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习惯。

今天,每个从事计算机行业的技术人员都应该感到幸运,因为,我们不但选对了行业,也出生在了正确的时代,可以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刺激和变化,相比起我们的父辈,我们的人生,能经历这样的时代,实在是一种幸运。所以,选对了职业并出生在了正确的年代的我们,此时只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是否呆在了正确的地方用正确的方式做事?

阅读全文 Read More

好烂啊有点差凑合看看还不错很精彩 (87 人打了分,平均分: 4.44 )
Loading...
性能测试应该怎么做?

性能测试应该怎么做?

PerfTest偶然间看到了阿里中间件Dubbo的性能测试报告,我觉得这份性能测试报告让人觉得做这性能测试的人根本不懂性能测试,我觉得这份报告会把大众带沟里去,所以,想写下这篇文章,做一点科普。

首先,这份测试报告里的主要问题如下:

1)用的全是平均值。老实说,平均值是非常不靠谱的。

2)响应时间没有和吞吐量TPS/QPS挂钩。而只是测试了低速率的情况,这是完全错误的。

3)响应时间和吞吐量没有和成功率挂钩。

阅读全文 Read More

好烂啊有点差凑合看看还不错很精彩 (74 人打了分,平均分: 4.54 )
Loading...
开发团队的效率

开发团队的效率

我之前写过一篇叫《加班与效率》的文章,从概念上说了一些我对“效率”的认识,但是那篇文章趋于概念化,对于一些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环境的同学来说,可能会觉得太抽象了。很早以前就想写一篇更具体一点的,可执行的文章与《加班与效率》这篇文章相辉映,并再把我两年前在杭州QCon上的那个鼓吹工程师文化”的《建一支强大的小团队》(新浪微盘)的观点再加强一下。

但是我遇到了一些思维方式上的麻烦——我讲的总是从我的经历背景出发,没有从其它人的经历背景来讲。这就好像,我在酷壳里说了很多东西(比如:专职的QACode Review很重要编程年龄创业的Rework的……),有好些人觉得是不可能甚至太理想,其实我说的那些东西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也是我所经历过的。于是,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眼界,造成了——有些人不理解我说的,而我也不能理解他们所说的。

所以,过去的这段时间我一有机会就找一些人交流并观察一些身边的事情,并去试着跟从和理解那些我不能理解的东西。现在觉得差不多了,所以,写下了这篇文章。(但越是去理解对方,我就越坚持我的观点,所以这篇文章可能还是会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形,无所谓了)

本文不讨论任何业务上的效率问题,只讨论软件开发或是软件工程中的效率问题。虽然产品和业务上的效率问题是根本,但是因为本文不是拉仇恨的,我也不想混在一起谈,所以请原谅我在这里先说开发团队的,以后重新开篇文章专门谈产品和业务的。

我下面会罗列几个非常典型的开发方式——软件开发中的“锁”接力棒式软件开发保姆式软件开发WatchDog软件开发故障驱动式软件开发

阅读全文 Read More

好烂啊有点差凑合看看还不错很精彩 (114 人打了分,平均分: 4.65 )
Loading...
从Code Review 谈如何做技术

从Code Review 谈如何做技术

(这篇文章缘由我的微博,我想多说一些,有些杂乱,想到哪写到哪)

这两天,在微博上表达了一下Code Review的重要性。因为翻看了阿里内部的Review Board上的记录,从上面发现Code Review做得好的是一些比较偏技术的团队,而偏业务的技术团队基本上没有看到Code Review的记录。当然,这并不能说没有记录他们就没有做Code Review,于是,我就问了一下以前在业务团队做过的同事有没有Code Review,他告诉我不但没有Code Review,而且他认为Code Review没用,因为:

1)工期压得太紧,时间连coding都不够,以上线为目的,

2)需求老变,代码的生命周期太短。所以,写好的代码没有任何意义,烂就烂吧,反正与绩效无关。

我心里非常不认同这样的观点,我觉得我是程序员,我是工程师,就像医生一样,不是把病人医好就好了,还要对病人的长期健康负责。对于常见病,要很快地医好病人很简单,下猛药,大量使用抗生素,好得飞快。但大家都知道,这明显是“饮鸩止渴”、“竭泽而渔”的做法。医生需要有责任心和医德,我也觉得程序员工程师也要有相应的责任心和相应的修养。东西交给我我必需要负责,我觉得这种负责和修养不是”做出来“就了事了,而是要到“做漂亮”这个级别,这就是“山寨”和“工业”的差别。而只以“做出来”为目的标准,我只能以为,这样的做法只不过是“按部就班”的堆砌代码罢了,和劳动密集型的“装配生产线”和“砌砖头”没有什么差别,在这种环境里呆着还不如离开。

老实说,因为去年我在业务团队的时候,我的团队也没有做Code Review,原因是多样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刚来阿里,所以,需要做的是在适应阿里的文化,任何公司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任何公司的做法都有他的理由和成因,对于我这样的一个初来者,首要的是要适应和观察,不要对团队做太多的改动,跟从、理解和信任是融入的关键。(注:在建北京团队和不要专职的测试人员上我都受到了一些阻力),所以跟着团队走没有玩Code Review。干了一年后,觉得我妥协了很多我以前所坚持的东西,觉得自己的标准在降低,想一想后背拔凉拔凉的,所以我决定坚持,而且还要坚持高标准。

阅读全文 Read More

好烂啊有点差凑合看看还不错很精彩 (226 人打了分,平均分: 4.79 )
Loading...
由苹果的低级Bug想到的

由苹果的低级Bug想到的

2014年2月22日,在这个“这么二”的日子里,苹果公司推送了 iOS 7.0.6(版本号11B651)修复了 SSL 连接验证的一个 bug。官方网页在这里:http://support.apple.com/kb/HT6147,网页中如下描述:

Impact: An attacker with a privileged network position may capture or modify data in sessions protected by SSL/TLS

Description: Secure Transport failed to validate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connection. This issue was addressed by restoring missing validation steps.

也就是说,这个bug会引起中间人攻击,bug的描述中说,这个问题是因为miss了对连接认证的合法性检查的步骤。

这里多说一句,一旦网上发生任何的和SSL/TL相关的bug或安全问题,不管是做为用户,还是做为程序员的你,你一定要高度重视起来。因为这个网络通信的加密协议被广泛的应用在很多很多最最需要安全的地方,如果SSL/TLS有问题的话,意味着这个世界的计算机安全体系的崩溃。

Bug的代码原因

Adam Langley的《Apple’s SSL/TLS bug 》的博文暴出了这个bug的细节。(在苹果的开源网站上,通过查看苹果的和SSL/TLS有关的代码变更,我们可以在文件sslKeyExchange.c中找到下面的代码)

阅读全文 Read More

好烂啊有点差凑合看看还不错很精彩 (58 人打了分,平均分: 4.47 )
Loading...
为什么我反对纯算法面试题

为什么我反对纯算法面试题

算法面试可能是微软搞出来的面试方法,现在很多公司都在效仿,而且我们的程序员也乐于解算法题,我个人以为,这是应试教育的毒瘤!我在《再谈“我是怎么招程序员”》中比较保守地说过,“问难的算法题并没有错,错的很多面试官只是在肤浅甚至错误地理解着面试算法题的目的。”,今天,我想加强一下这个观点——我反对纯算法题面试!(注意,我说的是纯算法题)

图片源Wikipedia(点击图片查看词条)

我再次引用我以前的一个观点——

能解算法题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有能力就能在工作中解决问题,你可以想想,小学奥数题可能比这些题更难,但并不意味着那些奥数能手就能解决实际问题。

好了,让我们来看一个示例(这个示例是昨天在微博上的一个讨论),这个题是——“找出无序数组中第2大的数”,几乎所有的人都用了O(n)的算法,我相信对于我们这些应试教育出来的人来说,不用排序用O(n)算法是很正常的事,连我都不由自主地认为O(n)算法是这个题的标准答案。我们太习惯于标准答案了,这是我国教育最悲哀的地方。(广义的洗脑就是让你的意识依赖于某个标准答案,然后通过给你标准答案让你不会思考而控制你)

功能性需求分析

试想,如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这样一个题 我们会怎么做?我一定会分析这个需求,因为我害怕需求未来会改变,今天你叫我找一个第2大的数,明天你找我找一个第4大的数,后天叫我找一个第100大的数,我不搞死了。需求变化是很正常的事。分析完这个需求后,我会很自然地去写找第K大数的算法——难度一下子就增大了。

阅读全文 Read More

好烂啊有点差凑合看看还不错很精彩 (55 人打了分,平均分: 4.44 )
Loading...
持续部署,并不简单!

持续部署,并不简单!

感谢 @常新居士 投递此文 】

这几年,持续集成随着敏捷在国内的推广而持续走热,与之相伴的持续部署也一直备受关注。自前两年,持续交付这个延续性概念又闯进了国内IT圈,慢慢开始在社区和会议中展露头角。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跟风哭着喊着要“上”,而许多前CI的半吊子玩家换件衣服就接着干,有的甚至衣服都来不及换……。国内的这些土财主如果不巧请了某些所谓的战略家,除了建了一堆持续集成环境,以及每天嚷嚷着要这个要那个,混乱的状况在根本上没有得到改善。本文无意费力探讨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的概念,而是打算谈谈对于大型软件企业,以持续集成为基础实现持续部署(交付)时,所要面对的问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地主老财们,夜黑风正猛,山高路又远,注意脚下……

And God Said, Let there be light: and there wa— GENSIS, Charpter 1, King James

一、起步

先来讲个故事……

几年前,一对留美的夫妇通过朋友找到我,让我帮忙在国内组建一个开发团队,该团队负责为其开发一款基于社交网络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暂且称之为项目A)。这个项目除了尚不清晰的需求范围和很紧的期限外,作为业内人士的老公Richard根据眼下流行的软件开发过程还提了诸多额外的要求:

  • 功能要及早交付(以便拿去和潜在的投资人洽谈)
  • 功能在部署到生产环境前要先部署的一个测试环境(Richard要试用后给予反馈)
  • 功能必须经过测试(长期作为软件外包的甲方,对质量要求严格)
  • 要减少后期维护的工作(美国人精贵,少雇一个是一个)
  • 支持协同开发(以便维护人员及早介入)
  • ……

这正是持续集成所要解决的典型场景。针对Richard的要求,我们只要建立一个基于Hudson(现在叫Jenkins)+Maven +SVN 的持续集成环境(再加上持续集成所要求的测试和过程)就可以很好地满足上述要要求,此方案的结构如下:

阅读全文 Read More

好烂啊有点差凑合看看还不错很精彩 (28 人打了分,平均分: 4.04 )
Loading...
我们需要专职的QA吗?

我们需要专职的QA吗?

这个文章必然是有争议的,我在我的微博上讨论过很多次了,每次都是很有争议的。有不同的观点,有争论总是一件好事,这样可以引发大家的思考。所以,对于我的这篇博文,如果你赞同我的观点,我会感到高兴,如果你会去认真地深入思考,我也会高兴,如果你反对,没关系,可以讨论。

在此之前,我想说明一下我观点里的这个“专职QA”是怎么定义的。

  1. 其是很多公司成立的专门做测试的技术人员,仅测试不开发。
  2. 这些QA对于软件开发技术并不熟悉,甚至不懂。

我经历过一些公司都有专职的QA团队(专职的测试人员),自从上个公司我的开发团队在一个项目上被QA部门搞得一团糟,我越来越怀疑专职QA存在在意义。我的观点不一定对,但请让我鲜明地表达一下——我觉得是不需要全职的QA的,甚至不需要QA这一专职角色或部门,因为,不懂开发的人必然做不好测试。就像不懂开发的研发经理必然管不好研发团队一样。我越来越觉得Dev应该应该是做测试最合适的人选,这必然是未来的趋势 (因为我已经看到了中国程序员的进步,相比起10年前,今天的程序员已经是非常全面了,再来十年,必然证明我的观点是对的)。

在我正在展开说明之前,我想引用两篇文章:

两篇文章

一篇是  “On testers and testing”(中文翻译),本文的作者Sriram Krishnan是一名程序员,曾在Yahoo和微软工作过,开发过很多软件,曾被纽约时报报道,写过一本书,本文是他的一篇博客。他在文章中表达了这几个观点——

大多数的开发团队并不需要一个独立的测试角色。即使要有,那么所有的开发时间比上所有的测试时间应该 >20:1的。。证据吗?光看看一些从古至今最成功的软件开发团队就知道了。不论是当今的Facebook,还是30年前最初的NT团队,很多伟大的产品都是出自没有或很少测试人员的团队。

开发人员应该测试自己的代码。没什么可说的。背后的道理并不重要。这包括单元测试,全覆盖的自动化测试或手工测试或组合测试。如果你的开发人员不能/不愿意或认为这“不归我管”,那你需要更好的程序员。

另一篇文章是邹欣的“现代软件工程讲义 9 测试 QA 的角色和分工”,这是一篇很不错的文章。他在文章里提到了分工的必要性,比如第三方的鉴定机构,并且也指出了分工的一些问题,比如,画地为牢的分工,无明确责任的分工,等,这些问题直接命中了分工的要害。我隐约觉得,我和邹欣的很多观点是相同的,我们内容上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上还有分歧。另外,我的观点太鲜明了,从而容易导向极端的理解。

你看,我们都同意,Dev要懂测试,QA要懂开发,只不过分工不同,既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就不要分彼此了,一起携手开发测试吧。(另外,我个人觉得不懂开发的测试人员不可能测试得好)

—- update—- {

     //本篇文章出来后,网上出现了一些对此讨论的文章,我一并更新在这里
【 《对《我们需要专职QA吗?》的回应》作者:@段念-段文韬 】
【 《关于“我们需要专职的QA吗”》作者:@Jacky郭
【 《我们需要专职的QA吗?(评)》作者:@Monkey陳曄曄
【《 《我们需要专职的QA吗?》读后感》作者:@ 花生色魔叔

}

阅读全文 Read More

好烂啊有点差凑合看看还不错很精彩 (65 人打了分,平均分: 4.17 )
Loading...
多些时间能少写些代码

多些时间能少写些代码

我在我的微博上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想在这里把我的这个观点阐述地更完整一些。

@左耳朵耗子:聪明的程序员使用50%-70%的时间用来思考,尝试和权衡各种设计和实现,而用30% – 50%的时间是在忙碌着编码,调试和测试。聪明的老板也会让团队这样做。而傻逼的老板,苦逼的程序员会拿出来100%-150%的时间来忙着赶进度,返工,重构,fix 大量的bug… 所以, 越差的团队一般会越忙,而且还忙不完。

在现在这个浮躁的时期,再加上敏捷咨询师们念的歪经,他们让人感觉上就像是软件产品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的,这令那些管理者们很兴奋,就像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中的狗看到了肉就会流口水那样兴奋。他们使用TDD,快速迭代,不断重构,持续集成直至持续部署的方法在进行软件开发。

软件开发真是这样的吗?难道不需要花时间去思考吗?对此,有些观点在Todd的《“品质在于构建过程”吗?》以及《Bob大叔和Jim Coplien对TDD的论战》中谈到过了。我只想想表达下面的观点:

  • 软件的精髓在于设计,设计是一件很费大脑的事件。对于软件来说,设计没有完美的,它总是一件需要取舍需要权衡的事,比如:时间换空间,空间换时间,TCP或UDP,同步还是异步,数据冗余还不冗余等等。那怕是一个小小的observers模式是pull方式还是push方式 都需要仔细讨论。这些的东西需要时间和做前期尝试。
  • TDD快速原型和迭代可能会对软件和团队产生负面影响。在一开始,你需要花很大的精力来让你的软件从无到有(做过软件的人都知道,从零开始写代码是很痛苦的事),但是因为你没有想好,先做再说,所以,后期你会面临更多的质量问题而让你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当然,那些咨询师会让你用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这样的方法。但我想告诉你,这并不解决你软件设计的缺陷。举个例子——TDD、迭代、原型只关注功能性需求,其不会关注非功能性需求,比如性能问题,高可用性问题,系统维护问题(模块的耦合问题),等等。而这些问题往往都可以让你的软件设计重新来过。
  • 重构是恶梦,重构应该越少越好。当你维护一个复杂的系统时你会知道重构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参看《重构代码的7个阶段》)。如果一开始没有想好,你要面临的不单单是re-design, re-architect,还要面对时间和人力成本的增加,最难的是你还要面对的是团队士气因为不断的rework而逐渐低落并产生厌倦和懈怠情绪。

阅读全文 Read More

好烂啊有点差凑合看看还不错很精彩 (29 人打了分,平均分: 3.86 )
Loading...
Test-Driven Development?别逗了

Test-Driven Development?别逗了

这篇文章来源于Peter Sergeant在Write More Test 博客上的《Test-Driven Development? Give me a break…》,在原文和Reddit 上有很大反响。这篇文章里的很多观点在《TDD并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美》和《再谈敏捷和TW咨询师》里都出现过(我个人觉得我的观点比其更全面一些)。就像我转的《Scrum为什么不行》 和《Bob大叔和Jim Coplien对TDD的论战》一样,从这些贴子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全世界的问题,并不是只有在中国才有的问题

很多敏粉都在说我在是喷敏捷,黑敏捷,向敏捷泼脏水,我只想对这些人说——你们这样的见解很肤浅也很敏感,你们根本就没有认识到——争论,反思和不同观点的意义,你也就无法了解你们所信仰的敏捷!你们只是在肤浅和盲目地信仰和教条敏捷中的许多名词、方法和标准答案罢了

——————————————正文开始——————————————

对于程序员来说有些事有非常危险的信号(red flag)。当我听到有人开始信仰Test-Driven Development 是 One True Programming Methodology(唯一正确的编程方法论),这就是危险信号(red flag),我开始假设你是一个劣等、没有经验的程序员,或是某些敏捷咨询师。

测试只是一个工具来帮助你,而不是用来证明谁比谁更虔诚,或是我的屌比你的要大,等这种愚蠢的行为。测试是用来让程序员得到有帮助的、更快的反馈,从而找到正确的路径,如果你搞坏一些事,其还可以用来给后人一些警告。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神秘的有魔力的方法其可以让你的代码变得更好……

整个Test-Driven Development的概念是麻痹和信奉,从而让其成为你的人生观。相反的:Developer-Driven Testing,它给你和你的同事一些有用的工具来解决问题,来支持你自己,而不是那种以工具或方法为中心的让你假设其应该是那样的测试。

阅读全文 Read More

好烂啊有点差凑合看看还不错很精彩 (17 人打了分,平均分: 3.12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