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Q的ArchSummit大会对我的采访

InfoQ的ArchSummit大会对我的采访

偷个懒,做个更新,今天下午InfoQ的ArchSummit对我的一些采访。我整理了一下,算做是我个人写酷壳的一些想法和总结。不过问我的这些问题并不尖锐,呵呵,不像@图灵谢工 问我的问题:“你的价值观太过理想,根本不现实,你站在道德的高点拷问社会,是不是想炒作自己?”。

1) 作为酷壳的博主,请您大概介绍下酷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初衷是什么 ?

我写blog是从2002年开始(那时还没有blog这个词),当时对我来说,没有自己的电脑,上网很不方便,而我有写学习笔记的习惯,读书和工作中学到的一些东西需要保存在某个地方,我希望这个地方可以让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调出来看看(因为我当时的工作出差太多),正好当时的CSDN有个“专家专栏”的功能,也就是后来出现的blog。

后来Blog出现后,CSDN把自己的“专家专栏”全部迁移到了blog.csdn.net上,07-08年这段时间,CSDN的blog基本上是不能使用,性能差得不能再差,每天宕机,上传图片,贴代码,都非常不好用。也许,这就是使用.NET/Windows平台的问题(开个玩笑)。

我是从2009年3月开始创建酷壳的,创建的初衷如下:

  • 我需要一个更稳定,更方便的地方,我的博客的风格不会被大众的风格所掩盖的地方。
  • 我的从事新闻的老婆很不待见我在CSDN的博客,她觉得太技术,书呆子。
  • 我正好看到了煎蛋这个国外娱乐新闻文摘的blog,而我正好每天会有2个小时阅读国外社区的东西。

基于上述三个原因,我自己花了4500元/年租了个主机,建了酷壳。所以,这也是你一开始看到酷壳基本上是娱乐性比较强的博客,我收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程序员中发生的事情,也收集一各式各样的程序员圈子里的各处观点。

我当时的想法是,一些特别技术的东西,我会和CSDN同步,而一些轻松的话题,我会放在酷壳。我当时的初衷就是想说明程序员并不是一个木纳、书呆子、不食人间烟火、巨无趣的一个群体,程序员圈子里同样也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所以,你可以看到11年初以前的东西我有很多网络恶搞式乱调侃的语言。

但到了2011年初让我开始让我有些转变,主要是读者越来越多,而且,有一些人已经把酷壳当成了一个提升自己能力和、开阔眼界、甚至需要指导的地方,我的压力就这样来了,这种压力让我开始不能太娱乐,因为有一些人是很认真地在看酷壳的文章,在期待能从酷壳获得有价值的东西……

2)技术人员的个人博客不胜其数,但真正可以吸引人眼球的并不多,能谈谈成功运营一个个人博客的精髓是什么?

哪有什么运营,完全是顺其自然,误打误撞。

是的,技术人员的博客太多了,酷壳并不是技术最好的,也不是资讯最好的。淘宝的很多技术团队的博客都很不错,还有阮一峰的博客,还有各种各样的如CSDN,博客园,51CTO,ZDNET这样的社区。所以,我需要做点不一样的,而且我觉得还有一些这些社区和博客都还没有涉及的地方。

对于社区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就像我们学校里的学生一样,喜欢大量地收获聚集文章和知识,填鸭式的网站,网站的编辑不懂技术。对于一些技术博客的问题并不是他们不懂技术,而是太过技术,只有技术,少了一些程序员的文化,观点和视野。

程序员是一个圈子,一个小社会,这个圈子里并不只有技术和知识,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例如:程序员们都说自己比较辛苦,都说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还有一些如敏捷,流程,产品等地方程序员的观点没有得到表达,还有一些程序员这个社区内比较特有的东西,比如:编程语言之争,这本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是程序员圈子里的文化,但是每次讨论都是骂来骂去的,需要有人去引导程序员,带领他们用正确的价值观去看待和思考这些东西。

这就是酷壳和其它博客和社区不一样的地方,我关注的并不只有技术,还有程序员的文化和想法,并且输出一些或偏执或鲜明或个人或激进的价值观,无论怎么样,你认同也好,不认同也可以,你可以看到酷壳和我还有酷壳里的讨论都是真实的。

3)根据你博客的自我介绍,想从纯底层技术方向转型为业务技术方向,让你产生这种想法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纯底层做得太多了,有些书呆子了,与人打交道有问题了,而且觉得地底有点不识人间烟火了,我想知道用户是怎么用我们的产品的,我想知道用户是怎么想的,整天在那调网络性能,调系统性能,搞多线程,搞内存漏洞,整天在矿道里打洞, 想出来见见天日。呵呵。

但这并不代码我觉得业务和用户要比技术有用得多,也并不是说技术无用论。

我觉得这就好像一颗大树,这些底层的技术,可以让你站得非常非常稳,可以让你抵御洪灾和暴风,但是如果你想伸长得更高更广,你还是需要地面上的枝叶。我觉得我的底层知识够深入了,我需要了解业务知识和用户,因为我不但想站得稳,扎得深,我也想伸得高。

4)酷壳产出文章是怎么样的频率?每篇博文 ,你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我每天都有阅读的习惯,尤其是阅读网文,每天两个小时,而且我是一个爱思考的人,思考的对不对不一定,但是我很喜欢去思考。现在又上了微博和一些朋友互动,也会引发我的一些思考,所以,文章就是在阅读、交流和思考中产生的。

2011年初以前,平均每周3篇,有时候一周有10篇,现在基本上每周一篇。以前的文章花不了太多时间 ,因为比较娱乐,现在的文章很花时间,比如《程序员练级攻略》花了我四周的时间 ,《性能调优攻略》花了我三周多的时间,基本上来说,现在的文章至少也要花我1-2天的时间。我想把文章的数量降下来,这样,我可以思考得更好更透彻一些,这样文章里的营养更多一些。

5)是不是可以给年轻的朋友,或是风刚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朋友,一些职业发展的建议?

主要是下面几点:

  • 不要追新技术,应该多看看那些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常青的技术。
  • 多研究一下历史,和技术的演进,这样你才能知道技术的未来。今天的很多东西都在过去有身影,如:今天的移动端和云端架构和以前的Unix和终端的关系,还有管道,和Unix设计的哲学也在今天Service Interface式的设计中有得到传承,等等。
  • 我可以急功近利以解决问题和追赶技术潮流,但是,如果你需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你需要非常非常注重基础。速成编程的方式只能让你成为劳动力,而不能成为工匠或技术和知识的驾驭者。
  • 不要被产商的文化所主导了,多看看社区的文化,尤其是Unix/C的文化,这是计算机文化的根(参看我写过的《Unix传奇》)
  • 注重基础,广度是深度是副产品。

6)以你过往的经历,你是如何看待“架构师”这个角色的?他的义务是如何分配的?

架构就是Design一个部分,就是软件设计的一块,软件设计最重要的有两点:

  • 业务功能性需求分析和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技术基础的深刻认识,需要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试问一下,程序员做软件不需要设计吗?做设计不需要设计架构吗?很自然的,今天的工程师,程序员已经在做架构设计上的事了。所以,我觉得架构设计这个工作本就是程序员(或者说是高级程序员)工作的一部分。

但是,我个人认为架构师在某些情况下也还是需要的,但其应该是对业务和技术都很熟悉的人,并且偏技术,也要写代码的人。在一些公司,上下一盘棋,的确需要对总体架构设计,并保证这个框架能够被各个工程团队贯彻实现的那么一个团队,但他们应该更多地深入到一线工程团队的。

所以,我觉得架构师就是一个高级程序员,而不是一个拍脑袋,关说不练的人。

这点,看看Linux的架构师团队就知道了,一样的需要写代码,fix-bug,一样地需要了解各个公司对linux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需求。

7)现阶段酷壳的文章,都是你一个人写的吗?是否有其他同仁加入写作?

并不都是我一个人写的,我希望酷壳是大家一起来写的,事实上也有一些人写,只是不多。只是我个人的色彩过重了一些,我的个性压制了众性。

(不过,我真的无法自证都是我写的,我有没有团队,呵呵,管它有没有团队,是不是人代写,重要的是那些文章的内容是否对大家有帮助,或是对社区有贡献。;))

8)你对酷壳未来的构想是什么?还是一个技术交流的平台吗?

对于酷壳来说,其文化和价值观比较重一些,短期内,还是以我个人色彩为主一些,虽然我希望这是一个大家都能来分享的地方。前段时间我有个想法想做一个“程序员疫苗站”,就像我们一出生时接种的各种疫苗可以让我们抵抗各种病毒一样,这个网站可以让程序员接种一些犯低级错误的疫苗,从而对这些低级错误有抵抗。我还没有想得特别清楚,不过方向基本上是这个方面的。

(全文完)

(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酷 壳 – CoolShell ,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好烂啊有点差凑合看看还不错很精彩 (24 人打了分,平均分: 4.13 )
Loading...

InfoQ的ArchSummit大会对我的采访》的相关评论

  1. 广度是深度的副产品,总结的很好,最近几个月当我去加深理解夯实基础时,稍微能理解一点这句话的含义

  2. 能否多談一些 “不要追新技術,應該多看看那些經歷了很長時間的常青的技術。”

  3. 大概从10年就关注酷壳了,那时候正因一个知识点困惑,百度送我到这来的。这点得感谢他。
    之后每天都会来看看更新,不过有些实在是看不懂。

  4. 赞酷壳。我是从2010年发现这里的。之后就一直每天都看看这里有没有新内容。很喜欢这里一直都很重视基础,这个和其他地方那种只是摘引汇总api的使用的博客不一样。本文中尤其赞同“职业发展的建议”一节。

  5. 皓哥,我有点纯考究癖~弱弱问一下,www.blogger.com不是98或者99年就有了吗?后来被Google收购的那个。。。

    大家轻拍。。。其实,我是很喜欢这个博客的、、。。

  6. 说的有理,也祝愿酷壳,诞出更多好文章。

    ps:偶主要的工作就是在 .net 上,陈哥高抬贵手啊,比起其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更多情况下是,开发者没有用好.net ,.net 太容易上手了,网上的文章都是千篇一律,浅尝辄止。而大量的开发者停留在初级阶段,而不断的追求新的开发模板。

  7. 博主的文章都很不错,对我这样的在校生非常有帮助,我现在也在建自己的小博客,用的界面都是Wordpress的主题,但是自己写所有的功能,就当自学PHP了。。。。希望能够在下学期结束前写完。。。博主加油,感谢博主的文章。。

  8. 一直阅读酷壳,还有刘未鹏的mindhacks,相比之下酷壳的文章更新更快,但mindhacks的文章更长更耐读。

  9. Bean_lee :

    bearzx :广度是深度的副产品,有意思的想法

    这句话很有道理。

    对于实战人员,这句话很对;对于学院派,恐怕就不对了,他们的广只是泛泛的广

  10. 崇拜博主,更崇拜这种认真思考的精神。
    现在的人都是看得多,思考的少。
    从站里的文章中获益匪浅。稍微轻松一些的文字也让枯燥的说教让人深刻不少(:-D)

  11. 非常不错,虽然很晚才知道coolshell,但总比不知道强。写有用的博文,让大家都得到帮助,这是好博客的最基本标准。

  12. 为什么一直还需要审核,而其他人的都没问题?
    :2012年8月13日09:57 | #20 回复 | 引用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管理员审核通过后才会生效.
    Bean_lee :
    bearzx :广度是深度的副产品,有意思的想法
    这句话很有道理。

    对于实战人员,这句话很对;对于学院派,恐怕就不对了,他们的广只是泛泛的广

  13. 程序员疫苗站这个个人觉得很好,应该也很有必要,因为我就很有这方面的需求,周边的一些同事多多少少也是如此,一些刚入行的新手如果能够接受一些疫苗,也能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更牢靠的基础。

  14. 请问大师:“注重基础,广度是深度是副产品。”这个菊花怎么理解.

    程序员疫苗站,这个idea不错,我想我有兴趣参加,E-mail联系。

  15. 博主你好,看到你说每天都在网上看2个小时的网页,想请教下,你一般都看那些站点,是用google reader类似的工具么,能否共享下你的阅读源?

  16. 一直支持CoolShell,上面很多文章都具备很高的价值,不仅对技术的提升有帮助,对程序员的文化价值观和视野都有很大的帮助。期待新的疫苗站点。

  17. waveacme :
    哪里?我咋没看出来@Bean_lee

    解释 是幽默的致命伤。
    算了,我还是指出来吧

    (不过,我真的无法自证都是我写的,我有没有团队,呵呵,管它有没有团队,是不是人代写,重要的是那些文章的内容是否对大家有帮助,或是对社区有贡献。;))

  18. 知道这个网站后一直保持一周至少过来逛一遍,谢谢coolshell
    ps,文中有个小小的错别字“但这并不代码我觉得业务和用户要比技术有用得多,也并不是说技术无用论。”并不代表吧?

  19. 疫苗站是个好主意,我原来也想做个网站,是给工作1-3年的程序员看的,总结在这个阶段容易犯的错误,容易走弯的路。
    这个阶段觉得特别重要,对于后来的3-5年,5年以后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需要打好基础,需要有人指导一下,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20. Pingback: 对技术的态度
  21. “编程不在于你用什么语言去 coding,而是你组织程序、设计软件的能力,只要你上升到脑力劳动上来,用什么都一样,技术无贵贱。”, 真的要是技术无贵贱的话,那么是不是所有技术的平均报酬都应该一样呢? 事实是这样吗? 语言是有差别的,如果你吃过麦当劳,就会知道全世界各地的麦当劳的味道都几乎一样? 说这样的话的时候,有没有一点炫耀的成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