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gaEase的远程工作文化

MegaEase的远程工作文化

MegaEase 是我创业的公司,主要是想把云计算(PaaS/SaaS层)的那些高可用高并发的分布式技术普及到那需要对技术自主可控的公司,这样就不需要去使用不能自主可控的闭源系统或是大公司的云平台。我于2016年开始成立MegaEase,从早期8个人,直到今天有20来个人,我们从一开始到今天都是在远程工作的公司文化。因为我很喜欢《Rework》这本书,写这本书的公司叫37signal(现名basecamp),这家公司在发《Rework》这本书的时候,整个公司只有16个人,分布在全世界8个城市,这种Geek的公司的文化很吸引我,所以,在我决定创业的时候,我就止不住地想成立这样能够远程工作的公司,于是,远程工作的团队文化就这样成为了MegaEase的基因。下面我会分享一下,我们公司的远程工作文化和其中的一些问题,最后还有一个工作协议

我们在早期的时候,8个员工来自5个城市,现在的20来个员工来自8个城市2个国家。虽然我们现在使用“共享办公室”,但是本质上,我们的整个文化是远程工作的文化。在2017-2018年度,我们公司产品商业化以来,公司早期的8个工程师在远程工作的状态下成功支持了得到的老罗的跨年演讲活动,以及其它几个客户,一方面验证了用户愿意付费购买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之后,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不错的收入,客单价都在百万左右。还记得当时,有几个投资人并不相信我们连个办公室都没有,而且8个人分布在5个城市,觉得我们是个骗子公司(哈哈)。在过去的一年,我们通过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帮助银行电信互联网等公司进行了他们的系统架构的改造和升级,让复杂和高门槛的分布式技术和架构可以被更多的企业所掌握所应用。这说明,远程工作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实际上远程团队远程工作真的不新鲜,Github上有个Repo维护着一个支持远程工作的公司列表,还有一个跟远程工作相关的Awesome索引

当然,自从我创业以来,我身边就一直有好些不同的声音质疑远程工作。听过他们的理由后,我能够理解他们的疑虑和困惑,因为管理的确是一个很复杂的事,因为要面对的是极为复杂的人,所以,有这些疑虑也是正常的。下面是我的一些经验和分享。先说宏观管理,再说微观实践。

宏观管理

我发现很多人比较质疑远程工作的原因,更多的是表现在对宏观的管理上有问题。所以,我还是想先说一下宏观管理,这其实并不分远程办公还是集中式办公,如果能够解决好些这管理上的根本问题,其实,远程不远程都无所谓了。只不过,这些问题在“远程办室”的场景更更突显罢了

一、努力找到好的人

团队管理的头等大事是找人,没有之一。很多人都会跟我说,你的这种远程团队需要很好的人。是的,没错,人很关键。远程团队需要的人的一般需要有这些特质:

  • 能独挡一面的人。这样交给他的事能独立完成,没有路能自己找路,这样可以省很多管理成本。
  • 沟通能力很强的人。一方面,他们把模糊的事能变清楚,另一方面,他能有效地说服他人。不然就会非常扯皮和消耗时间。
  • 能自管理和自驱动。不能自管理和自驱的人,会增加大量的管理和教育成本。能自驱动的人,都是对负责的事情有认同的人。

如果你仔细思考一下,你会发现,这样的人是任何一家公司所渴望的人,和远不远程无关。只不过,如果是远程团队的话,你会被逼着要招到这样的人。

招到这样的人,你团队的执行力会非常的强悍。招不到这样的人,你只能为他们不能自管理和自驱而招“经理”,不能写出好的代码而招“测试”,不能很好的沟通而招个“项目经理”,不能独档一面,而要把好的人安排给他们当“教练”,而好的人则会被累死……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计算一下了,是花时间精力在教育不好的人,还是花时间精力找好的人?无论远不远程,聪明的管理者都会选择后者。这也就是为什么Amazon的Bezos会说,“我宁愿面50个人一个人都招不到,我也不愿意降低我的面试标准”。

二、设定共同的目标和使命

对于远程团队来说因为见不到面,所以,缺乏交流和沟通。所以,需要团队里所有人能在同一篇上,能够对要做的事有一个统一标准的认识。也就是共同的目标和使命的认知。知道要要什么,不要什么。知道取舍,知道trade-off。这些东西都是需要团队一起达成的共识。如果没有这样的“Same Picture”的目标和使命,就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另外,因为团队和业务也在迅速发展中,所以,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沟通。这都需要领导者花费时间统一目标和使命。

老实说,无论远程不远程,一个团队也是需要有共同的目标和使命的。没有共同的目标,就算是集中在一起办公,也一样没有效率的。

三、倾向使用小团队

因为沟通成本的问题,远程团队更为倾向使用小团队,但并不是说小团队会限制整个公司的规模。《人月神话》说过,只有小团队才能驾驭复杂的系统。Amazon 的 Two Pizza Team的文化(团队的大小只能到两张披萨就能喂饱的大小),就是把整个系统拆成“微服务”架构,这样可以导致整体效率的巨大提升。表现在,可以并行开发,专注于一个功能更利于解决复杂问题,简单可以更容易的运维,可以更容易的规模化……

我工作的这20多年来经历过很多公司,尤其是创业的这几年来,看过的公司更多了(50+以上了),我发现,人数越多的团队,基本上来说,就更偏劳动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一个特征就是,大家整天在想,得整点什么事给这么多人,好让他们忙起来。而人数少的团队,因为人不够,所以每天都在想,什么样的事更重要,什么样的事可以自动化,怎么做更有效率……小团队和大团队的关注点就这么不一样了,所以做出来的事也就不一样了……

当然,并不是说劳动密集型有什么问题,就像《软件团队的两种管理方式》一文所说的一样,远程团队工作更倾向于“电影工作组”式的每个人都是leader的知识密集型的团队。

微观实践

在远程工作中,我们需要有很多的微观操作来让大家能够更好的进行远程工作。因为远程工作也有一些问题(但是方法总比问题多,不是吗?)

  • 文档驱动。首先,远程的问题就是沟通不方便了,集中化的办公一群人可以在白板上进行讨论,然后远程工作这个事就变成很复杂了。所以,当要讨论什么事的时候,需要发起人先写一个文档,然后大家在这个文档上进行讨论(我们通常使用Github的issue,Pull Request或Google Doc)。另外,写文档的好处太多了,除了给后人有一个可以追溯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写作是一种深度思考,当你把你脑子里想的东西写下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思考更多了。所以,文档驱动我们团队能力非常重要的事。
  • 自动化和简化。自动化和简化是我平时追得最多的东西了,从软件的Unit Test, Functional Test, Performance Test 一直到用Kubernetes进行自动化部署,我要求的就是从一提交完代码后就自动化的上线。我们玩的是Amazon的“单分支”代码管理的玩法,一旦代码merge上master,就会直接上线(当然需要通过灰度)。因为远程团队如果没有自动化的工具,那么,就会导致整体效率的下降。
  • Owner文化。这个太重要的了,但是,这并不是在说,如果一个事没有owner,就会像“三个和尚”那样,事情就进了没人管的地步。这是因为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是比较 nice 的,比较 nice 的人通常来说都不好意思跳出来对别人发号施令。所以,Owner 文化就是要求每件事都要定义一个Owner,而这个Owner是有权对其它人发号施令的,其他人也有义务要配合他。当然,Owner 的权利越大,责任也会越大!
  • Review文化。Review文档是一种把知识或是想法传递出去的方式。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大家把好的想法写下来,这需要包括问题背景、目标、可选的方案(这些方案需要有引用和数据,不能是拍脑袋)、还需要有Pros/Cons的比较。然后再发起讨论。这样,事情在一开始就做好,那么就可以让大家的讨论更加地有效率。很多人以为开会讨论有个议题就行了,其实不够,有效率的开会讨论需要的是议案,而且还是高质量的议案!
  • 目标承诺。我们需要每个人承诺自己的工作目标,这个完全由每个个体来发起、完成。一般来说,每个人自己给自己制定的计划最好是在1-2周内。
  • 自我管理。我们的实践是没有审批制度,无论是,休假、报销、出差,完全是自己自由安排,但需要告诉团队(除非在一些关键时期没法休长假,需要整个团队全力以赴),但千万不要撒谎和作弊,一旦发现,直接开除就好了。这个是基于好人更多的原则制定的(没有必要为了少数的坏人一刀切后让所有人痛苦)
  • 闲聊和自行见面。见面和不能见面是一件非常不一样的事,在一起工作时,人和人是会有感情的,因为会有闲聊。远程的时候,则只有工作了。所以,我们鼓励团队人员间的私聊,闲聊,互相对方讲讲自己的经历和过往,同时,也鼓励员工自行出差到对方的城市见见跟你一起工作的人,公司报销差旅费。
  • 知识分享会。我们每周都有知识分享会,一次只讲半个小时,不贪多,就讲一个小的知识点。然后,团队中的一些人还主动使用Google Form来收集分享的反馈信息。
  • 就地奖励文化。我们默认上是没有年终奖,只有就地奖励文化。也就是说,你做的事挣钱了,利润中有70%公司拿走,剩下的30%团队的人就地分掉。这样会让团队里的每个人都会想怎么挣钱,除了可以把精力放到那些能够让用户付费的地方上,更重要的是让团队成员了解一下业务和用户为什么要付费,这个是非常关键的。当然,如果公司没有挣钱,但是员工工作的不错,我们还是会给年终奖的。不挣钱的主要责任是我的,而挣钱的主要功劳是团队的。
  • 外包支持性的工作。一些支持性的工作尽可能地使用外包,比如:HR、行政、发工资财务、员工持股、测试人员、定制化开发……这样可以让你的团队更小,更高内聚。更利于远程。
  • 异步编程。如果一个项目是从零开始的,对于一个团队来说可能会是无从下手的,这需要有个人(owner)把代码的框架和结构给组织好。然后其他的人进入把坑填了,这样的效率会高很多。另外,不见面的结对编程,完全可以使用异步的方式进行,这其实就是多人干同一个pull request的方式。有Github这样的协议工作,远程编码变得很方便。

关于我们的远程工具,我们主要是使用:

  • 开发环境
    • AWS,我们主要使用AWS,因为我希望团队在使用AWS的时候能够被潜移默化。
  • 协作工具
    • Github。我们所有跟软件开发的工作都会在Github上,我们重度使用 Github 的 pull request 和 issue,也会使用 Github Project 里的看板和 Wiki。
    • Google全家桶。我们重度使用 Google,Google Group、Google Driver、Google Docs 主要是一些各式各样的文档。
  • 通讯工具
    • 语音沟通。主要是使用Zoom,因为Zoom不但可以支持几十人在线,还可以云录制。如果小范围交流的话,一般使用微信语音。
    • 工作沟通。主要是使用Slack,Slack作为一个信息集散地,可以分频道,可以分thread讨论,微信注是个渣。
    • 吹水群。我司的吹水群主要是Telegram,因为比微信好太多了……

你会发现,我们的工具有好些都是在墙外的,是的,因为墙内的同类的工作实在是太难用了,没办法不用。而且,我倾向于让大家用上最先进的工具,这样我们团队中的每个人的品味才会被这些好的工具潜移默化

远程工作协议

下面是我们的远程工作协议(无删减),这是每一个远程工作人员需要同意并做到的协议(其中有 Amazon Leadership Principles 的影子),目前在 v1.3 版,未来还会更新,我现在把它晒出来,也希望得到更好的建议!

 

MegaEase 远程工作团队协作协议 v1.3

Principles

0)Ownership & Leadership

每个人都是Owner,都是Leader, 如果看到团队或是项目有问题的时候,不要等,也不忍,请马上说出来,并给出相应的方案, 自己跳出来召集开会,及时调整。不要闷在那里,自己憋!

1)Initiative

每人个都必需是主动的,都需要自己发起要做的事,或是自己要认领要做的事,如果发现自己没有事情了, 需要学会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找到可以improve的地方,创新来源于此。没有路要学会自己造路!

2)Objectives Oriented

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也都是项目经理,每个人都必需把自己的工作和我们大的目标连接在一起,知道什么是重点,重点的东西就是两件事:一)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二)从产品的角度出发。 这意味着我们要随时观察整个产品的样子,而不只是自己这一块东西 。

3)Insists on High Standard

举法其上,得乎其中,举法其中,得乎其下,举法其下,法不得也。我们要坚持用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对于高标准的目标不妥协,但是在实施路径和策略上可以妥协。

Practices

0)Online

工作的时候必需在线。如果不在线了,需要说一下不在线的时长, 目前我们工作的事宜在通讯工具采用Slack, 如果需要请假的情况,如果不是紧急情况,需要提前一天 在MegaEase的Slack #random 频道中提前说明。如果是紧急情况,也需要提前在random频道中告知大家。

1) Documentation Driven

面对面交谈、电话语音、微信、Slack虽然是比较实时的反馈工具,但是只有文档是可以把重要信息给结构化的,而且写文档其实是比起前面的方式来说是更为深度的思考,因为会让你自己审视自己的想法。所以,对于一些重要 “功能”、“流程”、“业务逻辑” 、“设计”、“问题”,以及“想法”,最好都以文档化的方式进行。请使用Github的 wiki、project、issue这些工具或是使用Google Doc.

2)Design Review

对于一些重要的问题或是工作(每个人都能够判断什么是关键问题和工作), 需要先把自己的想法share出来,而不是先实现 。

一个好的 Design 文档需要包括如下项:

  • Background。交待这个事的背景、需求和要解决问题。
  • Objectives。说明这个事的目标和意义。
  • Alternative Solutions。 给出多个解决方案,并能够进行 Pros/Cons 对比。
    • Reference。方案需要有权威引用支持。
    • Data。方案需要有相关数据数据支持。
  • Conclusion。结论是什么。

3) Simplification & Automation

简化和自动化是软件工程所追求的两大目标,简化不是简陋,简化是对事物一种抽象和归纳能力,其能够提升软件的复用能力和扩展性,自动化是工程能力的重要体现,一方面,远程工作中自动化的能力可以让整个团队更高效地协作,另一方面,自动化是规模化的提条件。所以,我们要无时无刻地思考如何简化和自动化现有的事情。

4)Review & Re-factory

无论是代码还是工作都是需要反思和重构的。反思是进步的源泉,项目告一段落时,出现问题时,都应该召集团队做集体反思,把好的东西坚持下去,把不好的东西优化掉。这样才能进步和改进。但是任何的优化措施是可执行的。

5)Milestone Commitment

对于一个项目,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 milestone 计划, 这个计划最好是在2周以内,1周内是最好的。而且要承诺到 。

6)Evidence Driven

任何讨论和分析都要基于权威的证据、数据或是引用。在我们做设计的时候,或是有争论的时候,说服对方最好的方式就是拿出证据、数据或是权威引用。比如:我的XX设计参考了TCP协议中的XX设计,我的XX观点是基于XX开源软件的实现……如果争论不休就停止争论,然后各自收集和调查自己观点的佐证。

7)Demo Day

把自己做的东西跟团队做一次实时的演示。这样有助于开发人员从产品角度思考自己的工作。除了演示产品功能,还可以演示算法,设计,甚至代码。

8) Effective Meeting

会议主要处理三件事:提出议案、发现问题、共识结论。

  • 会议不仅仅要有议题,最好还有议案。
  • 会议期间不解决问题,只发现问题,和跟踪问题。
  • 会议必需要有共识和结论,如果不能达到共识和结论,那就当成问题处理,由问题的负责人跟进问题。

关于周会或是临时性的团队会议(私下讨论不属于会议),会议组织者需要在事前收集会议议题,其中包括如下分类:

  • 项目类:需要事先有项目进度计划表(任何分项最好控制在1-2人周内)
  • 方案类:需要事先写好相关的方案和设计才能讨论(参看 Design Review 章节)
  • 问题类:需要事先写好相关的问题和解决提案(参看 Design Review 章节)
  • 决策类:需要事先写好整事的前因后果以及利弊分析
  • 信息类:需要事先写好相关的事宜说明

组织者需要在周五的时候发出会议议题收集,其中包括:

  • 自己知道的项目的进度跟进(需要相相关的项目负责人准备相关的项目计划)
  • 方案和问题类的需要各个项目负责人提出来,并有相关的设计文档可供Review
  • 信息类和决策类的事宜可以写在Google Doc上,也可以写在 Team 的 Issue 里

其它负责人可以在会议上加入自己团队的东西,或是要求其他团队提供更多的信息。

9)1-2-3 Escalation

遇到问题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处理1小时内没有思路,请找他人小范围讨论,如果与他人2小时内没有结果,请上升到团队范围,如果在团队范围3小时内没有思路,我们就需要借助外部力量了。

A)3PS Update

每个人更新进度的时候,不要只是一个check-in,而是需要更 meaningful 的说一下工作内容,在工作告一段落的时候,希望简单的说一下工作总结。这里的practice是: 3PS – Plan,Proirity,Problem,Summary, – 你的计划是什么?优先级是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当前的工作摘要 。

B) Disagree and Commitment

在我们开发的时候,团队的成员都会有自己风格,必然会对同一个问题产生较大的争议(Disagree),我们鼓励有争议,但是是在团队的决议作出之前。一旦团队形成决议,团队的成员就必须支持这个决议,并在这个方向上做出贡献。

但是关于决议的形成过程肯定充斥着各种的争论,对于这些争论,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Guidline 来处理争议:

  • Owner要负责对重大的讨论推进,尽快形成结论。
  • 在决议过程中,要有纪要,要更新到 Github 相关项目的 Issue 或 Pull Request 里,并且要让整个团队知道,信息平等很重要。
  • 不要妥协,坚持高的标准。第一标准是工业标准,第二标准是国外的大公司标准(如:google, fb, github, aws…),第三标准才是国内的标准。
  • 那怕再复杂,只要是标准,就可以说服用户。用户再无理,也不可能反对工业级的标准。
  • Release出去的东西,只要被用户用上了,要改就难了,所以要谨慎而果敢。

小结

远程工作并不是目的,但是远程工作会逼迫管理者面对管理的本质问题。远程工作趋向于找到优秀自驱的人才,守护团队的共同目标,并打造精悍高能的团队,并要求我们在需要沟通和协作的地方使用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手段,在各个环节中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组织内耗……你的团队管理模型是否最优,在远程工作下就会一览无余!远程工作只是一个手段,提升管理水平才是真正的目的!

(全文完)

(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酷 壳 – CoolShell ,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好烂啊有点差凑合看看还不错很精彩 (173 人打了分,平均分: 4.63 )
Loading...

MegaEase的远程工作文化》的相关评论

  1. 远程工作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是真的高。当你不想每天上班,也想远程工作时,需要先想想是不是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素质。

  2. 我的经验,如果你看到从家工作的第一反应是羡慕它比office办公轻松、自由,那大概率是不适合从家工作。

    1. 观点和实践真的很棒

      有一点点影响阅读流畅度的地方,如下

      写文档的好外太多了 –> 写文档的好处太多了
      其他人也有业务要配合他 -> 其他人也有义务要配合他
      这个完全由每个个体来发完成 ->这个完全由每个个体来发起、完成
      简化不是简简陋-> 简化不是简陋
      但是在是团队的决议作出之前 -> 但是是在团队的决议作出之前

  3. Doc driven和effective meeting相辅相成,大公司很多无效会议缺乏主题过于发散等。去年开始silent meeting后效果蛮好。 会前和会中前半段参与者对文档comments, 作者同时对关键点回答,后半段对所有comments总结回答及追踪。

  4. 的确不错,文中的内容也是非常赞同。就像一楼的@haohao说的,这极大的考验了远程工作者的能力的。我之前实习的公司在某种意义上也有这种远程工作的影子,虽然我之前公司的某些点不是很细,但总体流程大抵相似。这值得被推崇,前提是你可以胜任!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从这里可以学习的地方都非常的多,非常感谢皓叔的分享。

  5. 喜欢你们的这种工作方式,写好文档,自己作为owner,对每一个事情,不管是不是自己负责的事情,都去关注,只要是针对团队目标向前驱动的事情,就主动的去沟通,去承担,去做。团队里面的人都是自主的,愿意沟通的,能力强健的。这样的团队真是可遇而不可求,我呆了很多项目组,很多时候,一个人想去驱动一些事情,结果发现他们并不是楼主说的那种负责的人,很多东西都没法驱动。羡慕楼主这样的团队,大家主动,团结,沟通,并且全力朝着工作目标而努力前进

  6. 远程办公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考核kpi,那么员工就必须本身要有很高的自律性

  7. 我也曾考虑过远程办公,但感觉会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缺少社交。工作中的能力提升是一方面,同事、朋友也是很重要的积累。

  8. 即使不是远程工作者,文章也很有启发。谢谢皓哥。另,有个笔误。每人个都必需是主动的–>每个人都…

  9. 这篇文章很有料,堪比网上流传的NetFlix文化的PPT。《ReWork》很早看过,可能不认真、可能场合不同,没有很深感悟,感谢启示。

    总之我是来表达感谢的。

  10. 国内公司多数没有远程办公的基因,就像中国学生没有在家自学的习惯一样。

  11. 关于远程工作的遵循的原则和实践,说的极好!想象一下,远程工作广泛普及的未来是个什么样子(技术上的发展会降低远程办公的门槛)?另外一个不容忽略的困难是远程工作选择在哪里工作?在家的话,并不是所有人的家里都有个稳定安静的书房或工作室;在咖啡馆、图书馆,临时搞一把还可以,长期肯定不行…那么,一种社区普及性的公共办公场所会不会就是一种必然?

  12. 已拜读并转发至内部讨论群,希望可以借鉴大神公司的工作模式。
    另外,一个小bug
    Proirity =》Priority

  13. 皓哥,非常喜欢这篇文章,同时也对您的公司产生了一些兴趣,就去看了一下官网,有一个问题和二个小建议。
    小问题:您主要是做toB的技术咨询和解决方案的吧,具体的执行还是对方的工程师自己完成吗?
    小建议一:官网文案需要重新修改一下,如“联系我们”部分,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存在语法问题。
    “Currently, we still are a startup, and our service and products have been applied to a couple of financial companies, and we’d like to keep this high qualification, so, we like server our customer deeply and long term, so if you want to upgrade your engineering to next level, not just only help you solve some specific problem, you can leave you message to us!

    Once you become to our customer, we will try our best serve you to success.

    Feel free contact to us, help customer to be successful is our mission!”
    比如第一句:“we still are a startup,”
    中文版本同样有问题,如“所以,如果你想跟我们进行长期的企业级的架构服务,想进行更高的技术能力水平,而不仅仅只是找我们解决临时的问题。”
    因为官网可能很多人会看,所以可能需要更慎重才能显示贵司的专业性。

    小建议二:即使您觉得 百度搜索到的东西质量比较差,但是建议您还是可以放开搜索,这样对中文社区的整体质量是有好处的,与您的理想并不矛盾,您觉得呢?

    谢谢,您的内容一直很喜欢,非常感谢您的分享。

  14. 我远程工作有四年了,对于“宏观管理”中的“一、努力找到好的人” 一节简直不能同意太多。远程工作如果无法独当一面和自管理,简直就是灾难。你会发现时间一天天很快就过去了,但你的工作依然没有什么进展。

  15. 读完,很有收获。
    有个拼写错误,3PS中的“优先级”拼错了
    Proirity -> Priority.

  16. 已在家远程办公了9天,看到这篇文章收获很多,对里面的 能自管理和自驱动 和 Owner文化很认同,远程办公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极高,大部分人的工作还是趋于被动型,欠缺自驱动和主人翁精神。从集中式办公到远程办公形式的变化,需要人在思维上同步进行变化,这篇文章罗列的协作协议对远程办公的人来说很有指导意义。

  17. 读这篇文章,受益颇多。可以说,这样的小团队,就是以重要内容为核心,是单个体并行的架构。这样的协作运行方式,最主要的就是“人”,是否有相同的价值观。而且在这样的并行框架里,个人的自我约束自我学习应当是占优才行。不然并行很容易出现问题。这就区别于大团体的上下传输,节约了成本,纵横向发生了转化,提高了效率。

  18. 赞!作者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做个类比:一个人能做好自我管理,好比西周或是之前的礼制社会。当人心不古,社会没有办法只能进入法治社会以后,那么大团队靠自我约束还是比较困难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19. 少一个字: “前”
    所在句子: “另一方面, 自动化是规模化的提条件”
    所在段落:
    MegaEase 远程工作团队协作协议 v1.3
    Practices
    3) Simplification & Automation

    开阔视野长见识, 谢谢老师

  20. 请问一下是否存在跨时区的远程工作呢?
    如果有跨时区的情况如何进行同步?

  21. “另一方面,自动化是规模化的提条件”->“另一方面,自动化是规模化的前提条件”

  22. 请问陈老师创业之前读没读迈克尔.波特“竞争三部曲”这一类的商业、经济学等资料?

  23. 1)Initiative
    每人个都必需是主动的,都需要自己发起要做的事,或是自己要认领要做的事,如果发现自己没有事情了, 需要学会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找到可以improve的地方,创新来源于此。没有路要学会自己造路!

    以上这一段中,第一句话有问题,应该改为“每个人都必须是主动的”

回复 coderek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