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存更新的套路
看到好些人在写更新缓存数据代码时,先删除缓存,然后再更新数据库,而后续的操作会把数据再装载的缓存中。然而,这个是逻辑是错误的。试想,两个并发操作,一个是更新操作,另一个是查询操作,更新操作删除缓存后,查询操作没有命中缓存,先把老数据读出来后放到缓存中,然后更新操作更新了数据库。于是,在缓存中的数据还是老的数据,导致缓存中的数据是脏的,而且还一直这样脏下去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用的都是这个逻辑,当我在微博上发了这个贴以后,我发现好些人给了好多非常复杂和诡异的方案,所以,我想写这篇文章说一下几个缓存更新的Design Pattern(让我们多一些套路吧)。
这里,我们先不讨论更新缓存和更新数据这两个事是一个事务的事,或是会有失败的可能,我们先假设更新数据库和更新缓存都可以成功的情况(我们先把成功的代码逻辑先写对)。
更新缓存的的Design Pattern有四种:Cache aside, Read through, Write through, Write behind caching,我们下面一一来看一下这四种Pattern。

(171 人打了分,平均分: 4.54 )
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不在微信公众号上写文章。我都没有直接回答,老实说,我也是扭扭捏捏的,才去开了个个人的微信的公众号,而且还只是为了使用微服小程序,和文章的发布通知,我承认现在的阅读都在移动端,而且微信的公众号是国内移动端的文章流量及分享的入口,但是我还是更愿意使用blog这样的方式分享文章,最多也是在blog这边写好文章后,再去微信公众号那边通知一下。这个原因,不是因为我是一个老顽固,有习惯思维,而是,我不觉得微信公众号是一个好的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平台。
偶然间看到了阿里中间件
昨天,我看到

(53 人打了分,平均分: 4.15 )
在上一篇
前面,我们介绍了
时下最热的技术莫过于Docker了,很多人都觉得Docker是个新技术,其实不然,Docker除了其编程语言用go比较新外,其实它还真不是个新东西,也就是个新瓶装旧酒的东西,所谓的The New “Old Stuff”。Docker和Docker衍生的东西用到了很多很酷的技术,我会用几篇 文章来把这些技术给大家做个介绍,希望通过这些文章大家可以自己打造一个山寨版的docker。
在